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贵州分库 > 贵阳旅游  > 详细页面

贵阳甲秀楼:现代文明下的历史胜迹

来源:贵州人民政府 编辑整理:许觊佳 2021年07月29日 阅读量:

  遥忆往昔甲科秀,烟波浩渺荡轻舟。

  古今多少英雄事,摇曳丝柳随水流!

  在大多数贵阳人的心中,若要选出一座最能代表城市的建筑,那必然是“城南胜迹”——甲秀楼。位于贵阳市主城区南明河上的甲秀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贵阳几百年人文历史变迁的见证。

  甲秀楼始建于明朝万历26年(公元1598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始建初衷,时任贵州巡抚江东希望贵州“科甲挺秀”,建此楼供年轻学子们读书,改变贵州人才稀少的局面。

甲秀楼景区鸟瞰图  许觊佳摄

  甲秀楼的修建几经辗转,最终选址在南明河中一块天然鳌状巨石上,这块巨石古称鳌矶石,就是现在甲秀楼的楼基。清康熙年间,时任贵州巡抚田雯在《黔书》中曾对建成后的甲秀楼有过这样的描述:“每春波摇绿,秋沚澄青,岸柳乍垂,芹芽正弩,览渔舠之泛泛,洗杯斝以临流,谁谓黔中无佳山水哉?!”从古至今,甲秀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历经风霜而矗立不倒,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

  甲秀楼景区从广场牌坊由北向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石牌坊、浮玉桥和涵碧亭。汉白玉石牌坊上书“城南胜迹”四个大字,立柱的“抱鼓石”为八尊石狮子,石狮尾朝上头朝下,活灵活现,富有生气。穿过石牌坊走上浮玉桥,桥体连接南北两岸,其名来源于其质地,由贵州特产白棉石打造,从远处看犹如一条玉带浮在水面。桥上的涵碧亭是古人纳凉休息的地方,因桥下有深潭“涵碧潭”而得名,亭子四柱上刻有两幅对联,分别是“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银汉浮空星过水,玉虹拖雨雁横秋”。

“城南胜迹”石牌坊  许觊佳摄

浮玉桥上的涵碧亭  许觊佳摄

  第二部分是甲秀楼。甲秀楼为三层三重檐四角攒尖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高约22.9米,红棂雕窗,朱梁碧瓦,白石巨柱托檐,雕花石栏相护。甲秀楼历来为文人墨客雅集之处,留下碑记、丹青、诗联甚多,其中以清代田雯《重修甲秀楼碑记》、画家邹一桂《山水覌我图册—涵碧潭》、楹联大家刘韫良《甲秀楼长联》最具代表。

甲秀楼侧面

水光倒影下的甲秀楼  许觊佳摄

  第三部分是甲秀楼后面的翠微园。翠微园古称南庵,是由翠微阁、拱南阁、龙门书院组成的明清风格的苏州园林式庭院,明正德四年,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曾有《南庵次韵二首》《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等诗记载当时胜景,如“隔水樵渔亦几家,缘冈石路入溪斜。松林晚映千峰雨,枫叶秋连万树霞”“岩寺藏春长不夏,江花映日艳于桃。山阴入户川光暮,林影浮空暑气高。树老岂能知岁月,溪清真可鉴秋毫”等清丽佳句。

翠微园远景  许觊佳摄

翠微园的大门  许觊佳

  屹立在南明河上的甲秀楼,是繁闹市区中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区内古色古香,景区外高楼林立,在现代文明中闪烁着历史的光芒,昂扬着“甲秀天下”的城市精神风貌。

  编辑整理:许觊佳

  资料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