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赫哲族 > 饮食起居  > 详细页面

赫哲族饮食风俗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谷文双 2017年11月22日 阅读量:

  赫哲族居住的三江流域,河流纵横交错,群山环绕,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渔猎资源。长期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族人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传统饮食文化。其传统饮食以渔猎产品为主,鱼干兽肉,家家堆积为粮。这与农牧民族相比,别具特色。

  在赫哲族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尚保留着吃生鱼的古老民俗,例如“刹生鱼”、吃生鱼片等。

  “刹生鱼”,赫哲语叫“塔拉卡”,其主要原料有鲤鱼、草根鱼、鲟鱼、鳇鱼、白鱼、胖头鱼等。在“刹生鱼”之前,用刀从鱼鳃处放血,再将鱼肉剔下来切成薄片或者是细丝,蘸着盐生吃。条件好的,还可以用土豆丝、绿豆芽、粉皮佐餐,加醋、辣椒、姜、葱等调味,其味道更加鲜美。“刹生鱼”脆嫩鲜美,营养丰富,别具风味,是赫哲族饮食品种中的上等菜。它不仅是赫哲族人民非常喜欢的日常食品,而且也是赫哲族人民待客的佳肴。

  赫哲族人吃的生鱼片,有“拉布塔哈”和“苏拉卡”两种,这主要是由于食用季节的不同而区分的。“拉布塔哈”在春、夏、秋三季食用。将新鲜的活鱼收拾干净,然后把鱼肉切成薄片,蘸着盐、醋、辣椒面吃。“苏拉卡”俗称“刨花”,也是赫哲族吃生鱼的一种方法。在冬季,人们把冻鱼的皮剥掉,用刀子或者是刨子将鱼肉切成刨花似的薄片,加盐生吃。

  赫哲族人还把鱼加工成各种熟食品食用,例如烤鱼、炸鱼、蒸鱼、炖鱼、“炒鱼毛”等。其中,以“炒鱼毛”最具特色。

  炒鱼毛,赫哲语称“他斯哈”。一般选用鲤鱼、草根、怀头等肥鱼,洗净后切成大块放入锅中煮熟,接着去掉骨刺,待凉后二次下锅爆炒,直到鱼毛“焦黄不粘锅,酥肥而喷香”时取出,放人事先准备好的储藏箱中,用鱼油浸泡,而后密封起来埋人地下,现吃现取,味道鲜美。

  在渔猎经济时代,兽肉也是赫哲族人民日常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狍子、野猪、鹿、熊是赫哲族主要的猎取猎物,这些猎物是赫哲族肉食的主要来源。兽肉除炖着吃、烤着吃以外,还可以晒成肉干储存起来,以备日后食用。

  晒肉干,赫哲语叫“胡烈克特”。通常用鹿、狍、野猪、熊等兽肉制作肉干。把动物的皮剥去以后,将四肢和里脊部位的肉取下来切成小块,用木棍串上烤熟,然后切成小块,晒干后储存起来。晒肉干可以当干粮吃,也可以用开水浸泡后炖着吃。

  晒肉条,赫哲语叫“乌切克特”。把鹿、狍子的里脊肉和四肢肉切成细长条晒干,吃的时候加盐和其他调料煮熟。

  随着对外交往的发展,赫哲族的渔猎产品大量商品化,人们用貂皮、鹿茸、人参、大马哈鱼、鳇鱼等渔猎产品换取布匹、粮食、盐、酒等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传入,改变了赫哲族的传统饮食结构,是赫哲族饮食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起初,粮食在赫哲族的饮食结构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且其品种也特别单一,主要是小米。当时,有钱的人家一年内买米数百斤,平均每人几十斤;贫困的人家买米更少,每户一年只买米几十斤,赫哲族人只好把有限的粮食熬粥喝。所谓的“粥”,也不过是清汤而已.一家五六口人,煮上一锅水,加入一两把小米煮汤喝。只有在过年、过节时,才能吃上几顿加肉的干饭。

  新中国成立后,赫哲族人民实现了定居,吃上了供应粮,从而开始了以粮食为主食,以鱼、兽肉、蔬菜为副食的饮食文化新时代。当时,小米、玉米一度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粮,在逢年过节之时还能吃上面粉、大米等细粮。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赫哲族居住地区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收入有了显著增加,这对赫哲族的饮食习俗产生了深远影响。大米、白面成为主食,一年四季赫哲人都能吃上新鲜蔬菜,其饮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同时,电冰箱、微波炉、电饭煲、电烤箱、电炒勺等现代化饮食工具也已步入赫哲族家庭。赫哲族人民将民族传统饮食习俗和现代饮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在开创饮食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资料:

    1.《民族问题五种丛书》,黑龙江省编辑组,赫哲族社会历史调查,黑龙江朝鲜 民族出版社,1987.

    2.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南京1934

    3.《赫哲族简史》编写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供图:刘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