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山连绵、云雾缭绕的高山森林之中,孕育着各种奇珍异草、珍禽野兽,也拥有着各种名贵的中草药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古老的村寨就如同点点繁星,分布在海拔两千米的山腰河谷之中,丰富的自然资源造就了少数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就是中国二十八个,云南八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的阿昌族。
金光工作室第二十期讲座邀请到中央民族大学文博专业硕士生导师,国家民委文化名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民族文化宫展览馆馆长、研究馆员们发延老师,为我们讲述《阿昌族及其文化》。由于本期讲座内容十分丰富,因此将分为三个专题进行介绍。
讲座:们发延
整理:文艺
阿昌族源自于古老的氐羌族群,如今分布于云南省境内,东起大理白族自治州,北抵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至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与缅甸接壤。在阿昌族居住的地区,共同生活着汉族、白族、傣族、景颇族、德昂族、傈僳族等民族,大家互通有无、和睦共处,共同维护着祖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和安全。
经济及生活
阿昌族的农业和手工业发达,很早就开始了农业生产活动,例如种植水稻、烟草、茶叶等。
在从事农业生产之前,阿昌族也和许多少数民族一样,以采集、狩猎为主要的经济活动。明清时期以来,阿昌族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开始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业作物。阿昌族的水稻品种多、质量优,尤其是梁河地区的“毫安公”品种,曾号称是水稻之王”。
手工业门类有冶铁、酿酒、榨油、纺织、染色、编制竹器和银器制作等。打制铁器和银器的历史最为悠久且技艺精湛。
阿昌族居住的环境炎热潮湿,病菌容易滋生和传染。长期以来,人们总结出了一些治疗疾病的知识技能,如“放血疗法”和“刮痧疗法”。“放血疗法”可以治疗内热外感,浑身不适;“刮痧疗法”可以治多种头痛和关节痛等。除此之外,阿昌族的人们还常用野薄蒿、芸香草、荷香、木通、茅草根、紫草、黄连、黄芩等野生植物配成草药,医治相应的疾病。
早期时,阿昌族村寨均有“马帮”和“牛帮”,往往是数十匹马骡或黄牛,组成一个 “马帮”或“牛帮”,由三四个人员负责管理,专门用来驮运谷物和其他商品。现在大多以汽车和拖拉机做交通工具,“ 马帮” 和 “牛帮”运输的现象已不存在,但用马、骡和黄牛驮运货物的习俗仍保留着。同时,人力运输也是阿昌族交通运输的主要传统方式。
阿昌族大多居住在半山半坝地区,村子依山近水,数十户人家同居一村,村落布局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房屋建筑“面东背西”。密集的房屋自然形成有规律的行列,行列间是纵横交错的石铺路和泥路“巷道”。寨间交通要道也都用石板或碎石铺成,往来方便。
阿昌族建房传统用工多是相互帮忙,全村协作,只吃饭而不付酬。建房一般分为“选材备料”“看风水择房基”“动土奠基” “立柱成屋”等几大程序。
与多山多雨多树木的自然环境相适应,阿昌族的房屋建筑格局多为 “一正两厢房”的形式,阿昌族的生活环境依山近水,村寨依山势而建,布局错落有致。
阿昌族以大米为主食,尤其喜欢食用大米制成的“米线”。他们喜欢吃腌腊肉、干牛肉以及腌菜、腌竹笋等酸性食品,还喜欢喝自酿的米酒和白酒。白酒用糯米饭加甜酒曲发酵制成,味道香甜可口、生津解渴、回味无穷。除此之外,阿昌族还有嚼烟的习惯。
阿昌族的传统节日有“阿露窝罗节”“会街节”“火把节”“尝薪节”“浇花水节”等。
阿昌族蹬窝罗(跳窝乐舞)
阿昌族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如歌谣、故事、传说等。《遮帕麻和遮咪麻》是一部创世史诗,讲述了远古时期,阿昌族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开天辟地,创造人类,教人类耕田种地、纺纱织布、战胜自然灾害的动人事迹。
阿昌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分为陇川、潞西、梁河三种方言。阿昌族喜爱唱山歌。男女青年往往通宵达旦,对唱情歌。
阿昌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陇川县户撒地区几乎每个寨子都有一座 “奘房”(佛寺)。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仍保留在阿昌族的日常生活中。
个人简介
们发延,阿昌族,民族文化宫展览馆馆长、研究馆员。中央民族大学文博专业硕士生导师,国家民委文化名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文化部文物博物馆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特聘专家、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全国少数民族服饰保护传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民族联谊会理事、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理事、云南民族学会阿昌族研究会副会长等。
们老师在调查征集、收藏保护民族文物等方面贡献突出,多次带队赴边疆民族地区进行调查工作,征集民族文物近万件,在陈列展览、宣传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负责、参与组织展览370余个,在民族文化保护研究、民族文博等方面成果显著,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00余篇200多万字。
出版《阿昌族文化志》《景颇族文化志》等多部著作,主持编撰《中国民族文博》《中国少数民族文物系列图典》等。参与撰写《中华文化通志》获第四届国家图书荣誉奖,撰写《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阿昌族)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