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柯尔克孜族 > 饮食起居  > 详细页面

柯尔克孜族建筑文化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吴迪 2017年11月08日 阅读量:

  柯尔克孜族世代以游牧为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柯尔克孜人结合本民族逐水草而居、频繁迁徙的特点,充分利用游牧资源,创造出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柯尔克孜族的传统建筑是毡房,这种建筑可以随时拆卸与安装,而且重量轻,易于搬运,是柯尔克孜人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建筑精品,是世代柯尔克孜人智慧的结晶。

  距今几千年前,柯尔克孜族的先民坚昆人就在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上游从事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后来因各种历史原因,柯尔克孜人逐渐西迁中亚以及天山南部,逐渐形成了现代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人长期在高纬度低温寒冷地区以游牧为生,为了便于安装、拆卸与运输,柯尔克孜人创造了非常符合游牧生活的毡房,毡房整体框架为木质结构,毡房框架之外覆盖一层厚厚的羊毛毡子,具有很好的防风抗寒,御寒保暖的作用。

洁白的毡房像朵朵白云散落在美丽的草原上(刘军摄)

  柯尔克孜族的毡房颜色洁白,下半部为圆形,上半部为塔形,以象征白雪和他们的摇篮——绵延起伏的山峰。它比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的毡房略高而顶尖,也同样具有冬暖夏凉、不存水积雪、拆装快捷、搬运方便的特点。毡房主要由柳木、桦木、楸木制作的栅栏、支架、天窗架、门框组成。栅栏可伸缩,用4至5根木条,由骆驼皮条固定成菱形网格,一般的毡房需4至5块栅栏。支架撑条的多少决定毡房的大小,一般从40根到上百根不等。栅栏外面围上编有花纹的芨芨草帘,外覆白色围毡和篷毡,用织有花纹的毛织带绑扎。天窗顶部有一块活动的3至4平方米的天窗盖毡,在夜晚或风雨天时用毛毡绳拉动盖在天窗上,以防风遮雨。随着时代的发展,柯尔克孜族的毡房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毡房之外覆盖的羊毛毡裸露在外,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往往会出现残破变色、变薄的现象,有些时候还会漏雨、透风,使毡房的防风保暖、御寒保温的作用大大降低。现在柯尔克孜族人们在搭建好毡房之后,会在羊毛毡之外额外覆盖上一层薄的透明塑料材料,不仅避免毡房直接与阳光、雨水接触,而且还提高了毡房的保暖性能,极大地延长了毡房的使用寿命。

毡房内部(刘军摄)

  毡房文化博大精深,毡房在柯尔克孜族人的心目中不仅是一处居所,更是安定与家庭的象征,所以柯尔克孜人会倾尽所有来修饰自己的毡房,心灵手巧的柯尔克孜族妇女更是发挥聪明才智,将毡房修饰得精美绝伦。她们会在毡房外的白毡子上、天窗毡盖以及门框周围左右对称地绣上柯尔克孜族传统的花纹图案,从远处望去,柯尔克孜毡房洁白大器、精致绝伦。更美妙的是毡房内部的装饰,毡房内在柯尔克孜族精美的手工艺刺绣的装饰下富丽堂皇、雍容美观,高高垂下的绣花锦带,四周精美的民族挂毯,以及铺设在整个毡房底部的花纹地毯,仿佛就像一座博物馆一般,向人诉说着柯尔克孜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毡房内部精美的刺绣(刘军摄)

美丽的柯尔克孜姑娘和同样美丽的毡房(刘军摄)

参考资料:《柯尔克孜族》.杜荣坤、安瓦尔等,民族出版社,1991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