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傈僳族 > 概述  > 详细页面

傈僳人的绝技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宋明 2018年01月09日 阅读量:

当地的傈僳族少年在松树间腾跃。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南山傈僳族乡杉木沟村,几乎人人都会一项绝技——“树上飞人”,傈僳族村民们可以灵活地在松树间腾跃追逐。这项缘于劳动生产的绝技令人叹为观止,但也面临逐渐失传的境地。如何对其加以传承开发,值得我们思考。

  像猴子般灵活地在树上腾跃

  近日,笔者一行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南山傈僳族乡杉木沟村外一处山坡上的松林里,看到几名少年在几米高的树梢上嬉戏。只见其中一名少年手握树梢,脚蹬树枝,当他瞧见旁边几米远有一棵松树,身子便向那树一跃,并伸出一只手去抓那树,爬牢后身子便停驻在那棵树上。他这样荡过七八棵树约有十多米远,然后又荡回来,一棵接一棵地在树梢上腾跃而行。

  这名傈僳族少年名叫吉华祥,他和李生银、李红祥另外两位伙伴在树梢上腾跃追逐着。松树林里发出树枝相碰和树皮掉落的响声。他们在树上跳跃,如猴子一般灵巧,就像在平坦的路上行走。这种情景在许多电影里也能看到,但那毕竟是演员身上系着保险绳的表演,而今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矫健身影,让人惊叹。

  树下还有一些村民在围观。更让人吃惊的是,少年们轻落下树后,在旁观看的南山傈僳族乡党委副书记李波喊道:“现在有位女士要挑战他们。”

  这位女子本来是来看热闹的,看得心痒痒,便也想和少年们比试一下。她来到树下,嗖嗖几下便爬到树上,像那几名少年一样,从这棵树荡到那棵,连荡3棵树才下来,身手敏捷。她下树后,也不见气喘。

  “她已经是娃儿妈了!”身边的村民介绍,女子叫李琳,23岁,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李波说,在树下围观的傈僳妇女好多都会这个绝活,只是穿着傈僳族传统服装,不方便展示。

  来自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摄影家李忠华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绝活表演,他感叹:“我们怒江的傈僳族没有这种技能,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会有‘傈僳猴子’的说法。” 

  不只是年轻人,当地的中年人爬树技能也非同寻常。因婚礼需要松针,40岁左右的杉木沟村村支书李正荣一下子便蹿到高高的树上,利落地砍起了松枝。

  成年男人因为要上树砍树枝或取马蜂窝而爬树,那么妇女为什么会爬树呢?原来这里的妇女经常放羊,有时喂羊需要采叶,因此爬树也成为她们的劳动技能。

  绝活应加以开发传承

  树间飞越,这项技能对树木要求高。一般选择松树,因为松树树枝有韧性,弯折不容易断,对人身安全威胁较小。能荡起走人的位置主要在树梢,也就是树的顶端。腾跃的时候,要把整棵松树当成“撑杆”,把身体撑到另一棵树。

  此外,如碗口粗的松树是最好摇荡的,太粗的树枝弹性不好,太细的树枝又承受不了人体之重。至于距离,树与树之间伸手可及是最好攀爬的,但相隔四五米远的树也能扳弯身处的树木荡过去。

  在树上攀爬腾跃,村民们偶尔也会有失手的时候,村民李友国说自己在少年时代曾摔下来过,腰受了伤。

  德昌县傈僳学会会长李文华介绍:“这项技能傈僳语叫‘简明斯子叔’,意思是猴子爬树,就是像猴子般在树上灵活腾跃,这是我们这支狩猎民族的一项技能。比如凶猛的动物如豹子、老熊、野猪扑来了,傈僳人能像猴子一样爬上树去躲避攻击。还有掏鸟窝,取马蜂窝等,都需要有爬树的技能。”

  德昌县是四川省傈僳族最多的聚居县,全县傈僳族人口6000多人,分布在金沙、南山两个傈僳族乡和宽裕、巴洞、乐跃等乡。李忠华对全国的傈僳族聚居区都做过调查,他认为德昌是傈僳传统文化保留最好的地方之一。

  上坝子地村60岁的吉明华说,在树上玩耍在过去非常盛行。他小时候放羊,在树上玩的时候很多。村里还经常在春节期间举行猴子爬树比赛。现在因为孩子们要上学,在树上玩耍的时候要少得多了。安全问题也让现在的家长禁止孩子们在树上玩。但禁止归禁止,村里的孩子们躲着大人也经常在树梢上玩。

  在自然环境里,傈僳人从猿猴身上受到启发,练就了独门绝技,过去用于狩猎中的生存和自我保护。如今,作为狩猎民族的德昌傈僳族的许多技能都已经消失,爬树是因为要砍树枝、捕马蜂等实际需求,因此被保留下来。不过,现在村民们爬树的水平比以前要逊色得多,要看到傈僳族少年在树梢上行走也是很难得。

  对于这个即将失传的傈僳族文化遗产,如何加以传承和开发利用,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云南傈僳人把“上刀山”打造成有名的旅游表演项目,德昌傈僳人能不能把“树上飞人”的绝技加以利用开发,并一直传承下去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