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傣族 > 风俗习惯  > 详细页面

傣家少女的赕“萨拉帅”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刘世阳 2018年01月05日 阅读量:

一脸稚气的小玉波为自己的来世祈祷

小玉波和她的祖辈们就生活在这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寺旁

对僧侣来说,抽到“萨拉帅”是再高兴不过的事了

写满小玉波身世的幅条是爷爷赠给她最厚重的礼物

过完赕后,小玉波又回到校园,她那天真活泼的稚气一如既往

家里人把心愿寄托于水中,汇集在小玉波的碗里祝福她

前来参加仪式的僧侣等级不同,交通工具也不一样

参加活动的村民挤满了佛寺的里里外外

四里八乡的高僧为过赕的人颂经祝福

爷爷和奶奶为小玉波过赕忙碌了好多天

  “赕”(dǎn)是笃信小乘佛教的傣民族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一种民间习俗,即向佛祖、鬼神、祖先“奉献”和替自己的来世“储蓄”。傣族一年当中有很多次的“赕”事活动,比较大的有赕新年、赕关门、赕开门、赕星、赕坦、赕岗、赕帕。在赕的过程中,人们毫不吝啬,把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年积月累的钱物赕光。

  2002年10月13日(傣历1364年12月7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曼春满村,根据缅寺大佛爷的推算,是一个非常“要得”的日子。所以,村子里107户人家、518人,每人至少准备5份赕奉的物品。在这次赕佛活动中,最惹人注目的是——

  小玉波的大事情

  玉波今年刚满7岁,读小学一年级,长得眉清目秀、乖巧可爱,是村子里的明星人物。这些年开发旅游,曼春满村成了风景旅游区,不上学的时候,她就在缅寺的广场上陪游客照相,收入颇高,是一份让大人都羡慕的工作。

  凌晨5点,我同玉波一起被她的家人叫醒,这是我一再叮嘱的,要参加赕的全过程。而玉波却揉着睡眼惺忪的眼睛哭了起来,嘴里叫着“嗨暖、嗨暖”(想睡觉、想睡觉),显然是为打扰了她的好觉而不高兴。但她今天不能不去,今天她家是专为她赕“萨拉帅”,她是主角。母亲玉金不管她哭不哭,拉着她的手就走。

  玉波的爷爷、奶奶、父母为了玉波赕“萨拉帅”,早在10天前就开始忙碌了。他们准备的物品有金、有银、有崭新的被盖、锅碗、盆桶、衣物、鞋袜……两根竹杠上挂满了用彩色毛线织成的网兜兜着的苹果、桔子、椰子、钢笔、笔记本、小圆镜等等,应有尽有,比村口那个小商店要富足,足够一个人起家过日子之用。

  清晨,像毛毛细雨般的浓雾笼罩着整个傣寨,树叶上的积雾如雨点“滴哒、滴哒”掉落在地上。随着晨鸡清脆的拍翅报晓声,幢幢竹楼相继亮起了灯。今天人们都要早起,要往缅寺里送赕奉的物品。玉波赕奉的物品太多,除了她的“萨拉帅”,还有她全家每人五份的赕奉物品。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加上我,搬送了两趟才把物品送完。最后,在院子的门口上方留下一份,叫赕“帕巴结”,意思是留给死在外面不能进缅寺的野鬼。

  我问过玉金,给玉波筹办赕奉物品花了多少钱。玉金对我说:“花多少钱?不知道。我们从来不算,想花多少就花多少。算了不好!”不过我还是私下算了算,买的东西虽然多,但都是些价格不高的日用品。而请客却花了不少钱:与4户人家合伙买了一头2400元的水牛,470元买了两头猪,请了两天的客,远近的亲戚朋友都来了。这笔不少于5000元的花费对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的地区来说,算得上是一笔大花销了。

  “萨拉帅”是只有7岁至12岁未进入青春期的“干净”之身的少女才能赕的一种赕事,而且不像其他赕事一样每年都有,要经过大佛爷的严格推算,隔五六年才赕一次。曼春满村从上世纪80年代初恢复缅寺至今,只赕过3次“萨拉帅”,这次是第4次。因为赕“萨拉帅”有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至少要有7个7至12岁的女孩子才能举行。而且赕“萨拉帅”花费大,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承受得起,所以很多人并不能如愿地赕“萨拉帅”。就拿玉波家来说, 50多岁的奶奶玉吨当年因为太穷,没有赕过;37岁的大姑妈咪保,正赶上文化大革命,缅寺被毁,也没有赕成;30岁的二姑妈咪罕,还好赶上恢复缅寺,才赕了。妈妈玉金也没赕过“萨拉帅”,据她自己说是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多的女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就再也不能赕“萨拉帅”了。所以,一旦错过时机,一辈子就再没机会赕了。这次虽然没有7个女孩子,但考虑到如今实行计划生育,一个寨子一次要凑够7个女孩子不容易,加上大人们一再要求,规矩也就有所放宽。

  “贺嘎沙,贺嘎沙,全寨子的男女老少,

  同族的兄弟姐妹罗,

  一个坝子的乡亲,

  在坐的人们罗,

  让我们端起葫芦,

  倒出圣洁的水,

  ……”

  早晨8点多钟,随着缅寺大佛爷都比罕念诵起那古老的滴水词经,赕奉仪式开始了。我随玉波一家坐在从家里带来的凉席上。缅寺里已摆放不下人们送来赕奉的物品,只好放在缅寺的周围。人们用一根白线拴系着物品连着缅寺,以示并没有远离缅寺和佛祖。

  接下来由十几个老人分捆“朵萨拉”,“朵萨拉”可以理解为“奖票”或“抽签”。

  从前的“朵萨拉”是用芭蕉叶做的,现在有纸了,就把字写在纸上,再用芭蕉叶卷起,用细篾丝捆扎好(因为在芭蕉叶上写字实在不好写,就做了一些改进)。“朵萨拉”里裹写着的是各家各户赕奉物品的姓名、清单、及赕奉人的愿望,老人们把10个“朵萨拉”捆成一捆,分发给来自全坝子14个缅寺的19个大佛爷和137个小和尚。这次全村共赕奉了3059份物品,每个佛爷两捆“朵萨拉”,小和尚一捆,剩余的全奉给缅寺。

  小和尚们拿到自己的那份“朵萨拉”,和自己的家人、朋友到缅寺的后院里拆看。然后,根据上面所写找到赕奉的人,自己或请朋友把上面所写的祝词念诵一遍。赕奉的人会虔诚地跪着听完祝词,然后毕恭毕敬、心甘情愿地把赕奉的物品举过头顶,递给来人拿走。赕奉的物品根据各家的经济情况而定。拿玉波家来说,就是一个小塑料萝里放着一包方便面,一根火腿肠,一瓶娃哈哈酸奶,两块旺旺饼,一个苹果,两个桔子,还有一张新崭崭的5元人民币用小棍子夹着插在中间,像面旗子。和尚们将这些赕物拿回家,与家人和亲戚分享。那钱是不会用的,放在家里,就会吃不完,用不尽。因为这是赕奉给佛祖的东西,谁沾了都会有福。

  整个缅寺里充满了悠扬顿挫、柔和入耳的祝福声和经语声。那声音在缅寺大殿里此起彼伏,我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感受到了什么是节日,什么是富有,什么是奉献。

  看到玉波家赕奉的物品一份份的被人领走,我所关注和等待的是看哪个小和尚能得到玉波的“萨拉帅”。因为按这里的习惯,凡得到“萨拉帅”的小和尚一般都会和小女孩交上朋友或认做兄妹,成为终身的精神依托,有的还会结为夫妻。谁会得到玉波的这份“萨拉帅”呢?我在想。这时,玉波的爷爷兴冲冲地走来,告诉家人说:“萨拉帅赕给了’帕召’(傣语:佛祖。“帕”从字面来理解是“僧人”,但其含义实质上多指“有福”,“召”,是王之意。连起来“帕召”就是“有福之王”)。”原来,玉波的“萨拉帅”分在了给佛祖的那份里。这可是最高级别的赕奉了,我从她全家人格外高兴的脸上看出了这一点。这似乎预示着玉波的一生将会得到佛祖的特别关照!

  这时,走来一个大佛爷和两个老人,因为佛祖不会开口说话,他们是来替佛祖给玉波念“萨拉帅”祝词的。先由大佛爷念了一段《祝福经》,给玉波滴了水,然后两个老人打开玉波那宽半尺、长足有7米多的“萨拉帅”祝词。玉金说,这祝词是请曼降村的前大佛爷康朗写的(康朗:指佛爷还俗的人)。来俩个老人念,是考虑到可以换着念。玉波的奶奶也想到了玉波可能跪不习惯,就带来了垫子,让玉波或跪或坐,因为念完祝词要两三个小时。祝词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我是一个在菩提树下长大的女孩,在佛祖的护荫下,脸长得像菩提树叶一样又嫩又青,身材像槟榔树一样苗条好看,心像金鹿一样善良。当我年满12岁以后,人世间的喜乐情爱,贫穷苦难就会来到我的面前。今天在父母的帮助下,我准备了这些物品来赕给佛祖。我千祈祷万祈求,希望佛祖保佑我织布是行家,丈夫种田是能手。命里见火能亲,遇水能溶。生的孩子女的长得像一只蜜蜂,男的长得像一头水牛,用他们的勤劳赡养双亲。从小就听话,自幼就很乖。在母亲的怀里不乱哭,在父亲的背上不乱搓……” 

  当念完玉波的“萨拉帅”祝词,把赕奉的物品搬到缅寺中央的佛祖面前堆放好,已是下午3点多了。玉波和她全家的这次“赕”算结束了,玉波“萨拉帅”的物品将由缅寺处理,变卖成钱,留做以后整修缅寺之用。

  玉波在家人的带领下离开了缅寺。今天,她完成了为未来人生的一个“储蓄”;明天,她还要背着书包去上学,因为有篇课文要背,如果背不出就要罚站,老师这样说过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