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侗族 > 饮食起居  > 详细页面

侗族糍粑香甜草鱼酸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王韵茹 2017年11月16日 阅读量:

  侗族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毗邻地区的南方少数民族,居住在黔、湘、桂等省区的毗连地区,其中以贵州省人口最多。古代文献中称“骆越”、“僚”、“侗蛮”。他们主要从事山坝农业,兼营林业和渔猎,手工业发达。出产“香禾糯”(有“糯中之王”之称)、“稻花鲤”、油茶。

  侗族的饮食文化自成一体,大致可用“杂”(膳食结构)、“酸”(口味嗜好)、“欢”(筵宴氛围)三个字来概括。

杂异的食源

  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饭以米饭为主体。平坝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糯米种类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秃壳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他们将各种米制成白米饭、花米饭、光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时不用筷子,用手将饭捏成团食用,称为“吃抟饭”。

侗家花米饭(图片来自百度)

  侗族一般习惯于清晨做好一天的饭菜,带上山去食用。其中香禾稻做成的“抟饭”尤为甘美,有“一家蒸饭,全寨飘香”之说。侗族人喝的茶专指油茶,它是用茶叶、米花、炒花生、酥黄豆、糯米饭、肉、猪下水、盐、葱花、茶油等混合制成的稠浓汤羹,既能解渴,又可充饥。与饭、茶配套的,还有蔬菜、鱼鲜、肉品、瓜果、野味、菌耳和饮料,食源广博而异杂。

  蔬菜大多制成酸莱。鱼鲜包括鲤鱼、鲫鱼、草鱼、鳝鱼、泥鳅、小虾、螃蟹、螺蛳、蚌之类,可制成火烤稻花鲤、草鱼羹、鲜炒鲫鱼、吮棱螺、酸小虾、酸螃蟹等风味名肴。肉品主要是猪、牛、鸡、鸭肉,吃法与汉族差别不大。瓜果有刺梅、猕猴桃、乌柿、野杨梅、野梨、藤梨、饱饭果、刺栗、大王泡,以及松村嫩皮、桑树嫩皮、香草根等。其中,栎木的果实可做成豆腐,“香树”的皮可洁白牙齿,油茶树上长的“茶泡”是天然的酸甜汁。野味包括鼠、蛇、蝌蚪、四脚蛇、幼蝉、幼蝗、土蜂蛹、石蛙、穿山甲、囡囡鱼,以及吃松果长大的松香鸡和松香猪,侗族均能巧加利用。菌耳方面有松菌和鲜美的鸡丝冻菌,还有可制粑粑与粉丝的藤根、葛根,水田生长的细微苔丝,随处可见的竹笋。饮料主要是家酿的米酒和“苦酒”,以及茶叶、果汁。据粗略估计,侗族的常见食料不少于五百种,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长的,草中爬的,只要能吃,无不取食。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很强的生存适应能力。

天天不离酸,家家酸满坛

  侗族饮食风俗自成一格,最具特色的食风要数侗族喜食糯米粑与酸辣菜。侗族民间有“住不离山,食不离酸”、“不辣不成菜”、“没有辣椒不待客”的民谚。“侗不离酸”概括了侗家饮食习惯的一大特点。侗族家家腌酸,四季备酸,天天不离酸,人人爱吃酸,正如歌谣中所唱的那样:“做哥不贪婪,做妹莫贪玩。种好白糯米,腌好草鱼酸。人勤山出宝,家家酸满坛。”

  侗民日常所食蔬菜,大部分为酸菜。如酸黄瓜、酸刀豆、酸萝卜、酸蕨菜等。酸蔬菜之外,还有酸鱼、酸鸡、酸鸭、酸肉、虾酱等腌酸制品。制作腌酸食品有坛制和筒制两种,分别采用陶坛、木桶、楠竹筒腌制。制法是:先洗净要腌制的鱼、肉、菜等,用糯米酸成酒或用锅将糯米炒至干熟拌匀,隔层铺放。根据不同品种的腌制时间,加上不同分量的食盐(有的还要加辣椒等其他调料)。在放入酸坛时,鱼肉类放在坛底的垫架上,使其滤水沉底,以保持鱼肉的干爽。腌制草鱼酸,要放入特制的酸缸,将草鱼摊开铺平,隔层放好加工的糯米和各种佐料。用重石头压在鱼上。腌坛封严以后,在坛里水槽中注入油或水,防止透气变味,以延长保存时间。虾酱的制法是先将生虾与辣椒面拌合,捣碎,再加粥、豆粉、生姜末、桂皮和盐,搅匀入坛,发酵而成。食用时再以油煎炒,其味鲜酥辣,最能开胃佐饭。

  腌酸食品不仅味美可口,而且保存时间长,一般酸菜可保存一二年,酸肉可保存数年。酸鱼有时可保存二三十年之久,侗家人平时不轻易食用,只是在款待贵宾和婚嫁、葬礼中才开坛尝用,其肉色鲜亮透红,味醇质脆。在侗族,谁家缺了草鱼酸,即会被人瞧不起。侗民爱吃酸味食物,与其生活环境和当地物产有关。当地盛产糯米,吃酸可助其消化,而且糯米也是腌制食物的好佐料。加之侗民每天都饭往往是早上一起床就蒸足,中晚餐一般不再另煮,也不再炒菜,取些现成的酸菜就饭吃十分方便。每天上山干活,中餐是一包糯米饭,另加一两样酸菜,既方便又实惠。此外,侗民热情好客,但交通不便,购买食品比较困难,如果家中有了腌酸食品,一旦宾客临门,便有了方便的待客食品。

欢腾的宴席

  在侗家人的心目中:糯米饭最香,甜米酒最醇,腌酸菜最可口,叶子烟最提神,酒歌最好听,宴席上最欢腾。

  侗族人宴客要打“桐粑”,其工艺复杂而细致,品种繁多。例如:加苏子汁的叫红侗粑,加杨桐叶的叫黑侗粑,带馅的叫豆沙侗粑、枣泥侗粑等。宴客时泡茶要加柚子皮、冬瓜皮雕成的蜜饯花卉;席上要备畅销全国的“五味姜”,清香适口的“油茶”,清甜软糯的“黑珍珠饭”,水牛调制的“酸龙肉”,以及闻名遐迩的“醅草鱼”,为的是宾主一起欢聚共乐。

  最有特色的要数客人进寨时特殊的迎宾仪式——“拦路酒”了。侗家人在进入寨子的在门楼边设置“路障”,挡住客人,饮酒对歌,你唱我答,其歌词诙谐逗趣,令人捧腹,唱好了喝好了,再撤除障碍物,恭迎客人进门。入座后又是换酒“交杯”,邻居或自动前来陪客,或将客人请到自己家中,或“凑份子”在鼓楼中共同宴请,不分彼此。酒席上还有“鸡头献客”、“油茶待客”、“酸菜苦酒待客”、“吃合拢饭”、“喝转转酒”等规矩,欢中有礼.文质彬彬。清人诗云:“吹彻芦笙岁又终,鼓楼围坐话年丰。酸鱼糯饭常留客,染齿无劳借箸功。”正是侗寨欢宴宾客生动情景的写照。

欢乐的宴席(图片来自百度)

谢厨师

  侗族人敬重厨师也是其饮食文化中一个奇特的内容,在许多宴席上客人与厨师都要对唱,互相致谢。如一首《谢厨歌》就是这样唱道:“厨师师傅常操心,睡半夜来起五更,坐了几多冷板凳,烧手烫脚费精神。扣肉堆成鲤鱼背,萝卜切成绣花针,内杂小炒加木耳,猪脚清炖拌香葱,蛋调面粉做酥肉,蜂糖小米做粉蒸。巧手办出十样锦,艺高算得第一名,吃在口里生百味,多谢厨师一片心。”

参考资料:姚伟钧、方爱平、谢定源著《饮食风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