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布早在古老的维吾尔人开始住土屋、穿棉布衣的年代就出现了。公元840年后,维吾尔人的祖先回鹘人从古西域人那里借鉴了使用棉布制品的习惯。
试想,一处古老的维吾尔族院落里,土质的院墙和房子将一家人聚拢在一起,走进这家人的客厅,整洁而舒适,印花布的身影随处可见:长条形的蓝色印花布作为床围; 一张方形的印花布被铺在桌子上 与餐盘、茶具相互映衬, 恬静和谐; 坐垫套、窗帘…… 印花布的身影无处不在,点点滴滴地点缀着这家居室,也将女主人的心灵手巧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怎样一幅远古家庭的生活场景啊?
岁月如沙,不经意间从指缝中溜走了,而人们的生活越过越舒适。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人们开始享受科技带来的创意,享受快乐的生活, 然而,印花布如同失落的精灵,在一段时间内被人们逐渐淡忘了,只能躲在柜子的一角默默抽泣,暗暗祈祷:有一天主人会发现它的存在,让它在阳光下恣意舞蹈。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终于有一天, 印花布的愿望实现了,人们开始惊讶于先人精湛的技艺、过人的智慧,从而对一片片印花布产生了无限的爱慕。于是,众多的民间艺人开始拾起先人的技艺,从雕刻木图章、选布、调制染料、拓印……
每一个流程都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进行, 这传统的技艺终于出现在世人眼前,
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了解并喜欢上它。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痴心学习印花布的制作技艺。然而,看似简单的印花布却有着常人不能见的个性与自我,它的这种个性和自我告诉人们,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把一幅印花布变成精灵,这需要技艺和悟性。
看似规整、呆板的几何图形,经过匠人的排列组合后变得灵动起来;水壶、花瓶、吉祥花卉被大胆“拿来”,让印花布有着浓浓的居家气氛,香甜美妙。在印花布的制作中,技艺娴熟的匠人通常只是打个腹稿,便开始动手了,几何图案和花纹通常被用作印花布的边框。 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你很难想象如此连接紧密、天衣无缝的长达数米的边框竟然是一个个不足十公分长的图章拓印上去的,叫人不能不叹服匠人的高超技艺。就连转角处也衔接得完美至极,丝毫看不出破绽。
印花布的染料制作也很讲究,传统的方式是用石榴皮、石榴汁、豌豆蔓、核桃果、铁锈等植物和矿物质调配而成的,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被化工染料代替。
资料来源:吐鲁番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