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华民族 > 彝族  > 详细页面

彝族天文历法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文智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4日 浏览量:

  彝族观测天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观测日出、日落地平线方位,以某山梁或垭口为固定观测的自然标志。观测日落地平线的投影,以竿立于西墙,测日落的竿影投在墙上的处所,做出记号,记下观测日期。观测月亮与星座相合时的情景,以月亮进入天蝎座和进入金牛猎户座作为标志点,对恒星也有精确的记录。观测北斗星斗柄指向与季节的关系,如斗柄指东,春天到。观测月亮的位相,如初八时,月亮上弦,弦平直,此月为大月,若弦稍有凸起,则此月为小月等等。

  彝族对二十八宿的认识与运用,在中国各民族中是非常突出的。古代的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为二十八宿。彝族对二十八宿的认识与汉族的分组方法基本相同,但有自己独特的命名与解释。彝族对星宿形态的形容十分质朴,都是用日常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或家畜来描绘,富于生活气息,便于认识与记诵。如凉山彝族称昴星为“一群山羊”;毕宿上部七星为犁地的铧口;嘴宿为“锅庄”。对二十八宿的组合则称为“豺子、犀牛、豪猪和慧马”。彝族二十八宿的认识,剔去迷信内容,就会发现古代彝族人民利用它来预报季节农时是非常有用的。彝族在二十八宿中对“鸡翅鸡尾”有“夏送夏跨”的说法。彝语豹口(星宿二)与月亮会合也称为“秋天头”,即秋天开始的意思。

  彝族人民通过对各种星球的不断观测和记录,总结出自己的历法。彝族历史上曾使用过十八月历、十月太阳历和十二月兽历三种。不过十八月历和十月历大部分彝区早已失传,现在使用的主要是十二月兽历。

  据有关专家介绍,十八月历是彝族三种历法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彝族十八月历把一年分为十八个月,每个月20天,另加5天“祭祀日”,全年365天。一个月的各日,一年的各月都有自己的名称。这种历法的最大特点是无闰月、小月之分,每月固定为20天,永远不变,便于记忆。

  彝族十月历法把一年划为10个月,每个月36天,再加5~6天的过年日,这样一年365天,闰年为366天。每年用土、铜、水、木、火5种要素,分别配以公母来表示:一月叫土公月,二月叫土母月,三月叫铜公月四月叫铜母月……依次类推。记日则用虎、兔、龙、蛇、马、绵羊、猴、鸡、狗、猪、鼠、牛12属相来轮回记月内日数,每经3个轮回即36日,便为一个 “时节”或“时段”,即一个月。30次轮回即10个“时段”为一年,另加5天或6天作“过年日”。十月历每四年之间的日数介于365日和366日之间,即平年为365日,闰年为366日,每年平均为365.25日。这种历法与月亮运动的圆缺毫无关系,是绝对的太阳历法。其最大的特点是每月恒为36日,每个月的日数整齐,便于记忆。它的另一个特点是根据天文点(冬至、夏至、大暑、大寒等)来确定季节。

  十二兽历法是现在各地彝族普遍使用的历法。此历法与汉族的夏历法基本相同,但是纪日、纪月、纪年的方法都比较独特,这与彝族古代历法的发展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纪年上彝族的方法和汉族比较相似,十二兽为虎、兔、龙、蛇、马、绵羊、猴、鸡、狗、猪、鼠、牛,每个属相纪一年,共十二年为一轮。纪年纪月大部分地区以虎月为首,但可能后来受汉族影响,纪年与汉族一致,纪月各地有所差异。如四川喜德等县以“马月”为月首;马边、峨边等县以“绵羊月”为首;布拖、普格等县以“猴月”为首,其他用则用“虎月”为首。纪日上,彝族把一天分成12个时段,每一时段用一个兽名来表示。如前半夜称为“鼠时”,后半夜称为“牛时”,鸡叫时称为“虎时”,天蒙蒙亮时称为“兔时”,天亮时称为“龙时”,太阳升到山顶时称为“蛇时”,中午时称为“马时”,下午时称为“羊时”,太阳西斜时称为“猴时”,黄昏时称为“鸡时”,天黑后称为“狗时”,深夜称为“猪时”。

参考资料:黄建明著《中华民族之旅•走进彝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