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五晚,中央民族大学校园里的“锅庄派对”引爆了各族同胞欢聚欢歌的激情时刻,点亮了灰蒙蒙的夜空。“锅庄大圆圈”如麦浪滚滚般聚合分离、变化起伏,大家齐声欢唱,谈天说地,自在起舞。身着本民族特色服饰的姑娘、小伙格外引人注目,大方地拉手,笑脸红扑扑的:“我们都爱跳锅庄,我们的家乡也有辽阔的草原,我们的家乡也有巍峨的大山,我们的家乡也有碧绿的湖水,我们的家乡也有白花花的牛羊,我们就爱这般热情与欢腾!”
在这里随心跃动的还有花甲老人:“我们最爱跳锅庄啦,孩子们都不在家,我们可孤独了,可有了锅庄,一听到那溜溜的调,我们就不由自主地跳了起来,仿佛自己也是20多岁的康巴汉子。我们结识了好多舞伴,大家平日唠唠家常,可热闹了!”
还有几位身着同样白T恤的打工小伙子说:“我们文化程度不高,也听不起高雅的音乐会,但是锅庄舞简单易学,一听那个调子就特别清晰,扎西步、点踏步、踢踏步,自己想怎么加就怎么加,跳起舞的时候,自己就像一个明星一样!这是我在北京打工,除了发工资以外的最幸福的时刻!”
举家出动的城市白领说:“许久没见那么真诚的笑脸了,每次跳完锅庄舞,所有的疲惫都一扫而光,工作压力、家里琐事,通通烟消云散,全身心投入舞蹈,我的心是青春的。两个人也不用老是去看电影减压了!”七点开始的舞会,往往九点多才能散场。
锅庄,就是这样一种像蝴蝶一样斑斓,像时间一样清晰的民族舞蹈,藏语称为“卓”。藏区民间一直流传着:“天上有多少颗星,卓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卓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舞姿”。高亢的舞蹈号子、情绪奔放的舞曲、豪放轻快的舞步,人人步调整齐划一,载歌载舞,时而辗转步幅,时而挥动手臂,时而集体唱和,声音穿透云层,辐射出藏家儿女的骄傲与变迁。
由中央民大藏族学生发起的“锅庄派对”已有接近10年的历史,每周五晚,风雨无阻。在这越来越壮大的锅庄队伍中,早已不只是藏族同学的欢聚,而是各族同胞的团圆。这里没有主客之分,没有演员与观众之别,而是一个热爱生活、尽情表达自己的舞台,这里只有自信、沉稳,并且毫无夸饰炫耀意味的醉人舞蹈。“阿坝锅庄”“甘孜锅庄”“那曲锅庄”……各族师生、各国留学生、社区居民、城市打工者,自由的舞蹈爱好者,其乐融融,潇洒与自信是这片歌舞海洋不变的底色。素不相识的人们五指交叉,心手相牵。由于锅庄舞的动作特质是向心的,在撩、甩、迈的收放自如中,净化着疲惫的内心,释放着烦恼的情绪,虔诚地将自己交付舞伴,交付这难得的大宁静。歌浓情浓,体验美的过程无疑是一次“净化”,一次品评自己与志同道合之友特别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乐趣。虽然,许多参与者并非藏族同胞,但仅凭满眼诚意、无间的配合,就可以让所有的烦恼归于虚静。在这一晚的回归自我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信念,流淌成这个城市的一股暖流。“此乡风景倍消愁”,或许即是民族文化的魅力,以真挚感情复位心灵的归属感和信仰的认同感。
无数个华灯初上、黄昏烛照的傍晚,他们在这里找寻到了片刻自己的故乡,忘记了在这个城市“流浪”。行色匆匆的脚步难得为几处城市的风景停留,但此夜的“脚步”交汇成诗,翩翩舞出人生的故事,用心而舞,只为精神的一次舒展,只为朝着故乡的方向,凝望故土上人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礼记·乐记》云:“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现代的摩登生活把生活、工作、娱乐切割得细细的,忽略了生活是多元的实践,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又圆满着生活。舞蹈的声、乐、舞三位一体勾勒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喜怒哀乐,生生不息。舞蹈在古代是一种仪式,贯穿着耕作、狩猎、纺织的生活主线,让每一丝文化的进步、精神的升华不致过眼云烟而是祖祖辈辈传承下去,连接古与今的情感通道。
在藏区,多数民众坚持并延续着古老的生活方式。盛大节日、丰收之时、新屋落成、婚庆之日,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跳起锅庄舞。重温旧情的舞蹈模式是一种“贵族”式的回首当年,传统的民俗藉此不因时光更替而远逝,锅庄纳“众生”于“有情”,在这一刻我们共同感谢天与地,感谢万物生灵,感谢日月辰光,感谢慈悲的生活。锅庄舞这一文化形态,不仅内隐着藏民族同胞的宗教信仰、民族特性、审美观和价值观等深层次文化元素;同时,又是一种外化的生活实践,传承藏族人民的炽热奔放、自由不羁和赤诚团结的精神。这种普世的超越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思绪,顺理成章地被其他民族大众自愿接受。以舞蹈为载体的民族文化资源潜入更多人的生活,改变着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舞姿、舞步都不重要,百分百融入这么一个欢乐群体,以古典的舞乐形式去忘怀自我,忽略功利得失,在高楼大厦中重拾一路信仰的风景,我们都成为了雪域高原的后裔,我们同喜同悲,接棒“藏族的孩子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骄傲。许多领舞的同学还穿插跳着当地的锅庄,跳法新颖,博得大家满堂喝彩。还有同学专门解释“同质异型”的锅庄舞系统的多源性和不同称谓的由来,大家之间彼此鼓励:“看两遍,跳两圈,跳个两三次也就差不多会了!”
校园锅庄从民俗中走出来,融入了这个城市更大的中西合璧现代化民俗圈中,在人们的心中播种浓郁的高原舞蹈的艺术种子,无需走进剧场,无需买票,即可歆享这一极富民族风情的文化遗产,这个城市也因此多了一份诗意与美好。
虽然今晚只是浅浅一跳锅庄舞,我亦感受到一次“移情”于“藏家儿女”的舒畅与新鲜感。我觉得自己站立于一片开阔、活跃、和谐的苍茫大地之上,在纵情的高歌与呐喊中,一洗日常生活中的疲乏与单一,伴着夜晚的清风和流云,我好像真的飘回到高原故乡,想念的故人的面庞历历在目。或许大家都驰骋于这条音乐的河流,故乡自天边而顺次绽放,我们都如痴如醉地触摸这抹乡土人情,生活之原色。